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通知公告

药品安全宣传周|科普专题--过敏疾病用药注意事项

来源: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9-0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环境、气候等变化,过敏性疾病的病人逐年增加。现在正值秋天,是花草成熟,叶落草枯的季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敏物质大量增加,尤其是各种微小的颗粒和花粉会随秋风飘入过敏者的眼睛和鼻孔,进而引起鼻炎、结膜炎、哮喘以及皮肤过敏。市面上抗过敏药物品种繁多,患者的选择余地很大。但是自行购买抗过敏药物时应谨慎,抗过敏治疗过程中,以下两点需注意:

1.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原因较多,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抗原、抗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却并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这就导致有时病人服用抗过敏药后,仍然会发生过敏反应。

2.抗过敏药也分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特有的特性和抗过敏机制,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异丙嗪属于起效快的抗过敏药,对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疾病效果较好;而氯雷他定属于较为缓和、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抗过敏药物,一般用于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抗过敏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如果病人长时间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就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因此,过敏病人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过敏药,如需长期用药,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换用另外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物。

使用抗过敏药物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酒精、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地西泮)合用,可能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如嗜睡、乏力)。某些抗过敏药可能与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发生相互作用,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 可能引起嗜睡,服药后避免驾驶或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第二代和新型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通常无明显嗜睡作用,但仍需根据个人情况判断。

抗过敏药物需科学选择、规范使用,结合环境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