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打造“食安议事角”党建引领筑牢“舌尖防线”

来源: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7-16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食品安全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问题,更是衡量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今年以来,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西区试点打造26个“食安议事角”,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食品安全监管与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构建“党建引领、网格聚力、多元共治、科技赋能”的食品安全全链条治理新格局,让党旗在守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筑牢“红色堡垒”,构建网络化治理体系

  一是织密“食安网格”。推进“党建网”与“治理格”双网融合,以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在攀枝花市西区5个街道1个镇下辖的2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食安议事角”,推行“1+2+N”网格治理模式,即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长统筹协调,2名执法骨干提供专业支撑,整合N名社区志愿者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巡查矩阵,通过“网格长+双执法员+志愿者团队”的专班运作机制,逐级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和网格员直接责任,形成清晰的责任传导链条。

  二是打通“神经末梢”。制定“党建+食安”联席会议制度,在社区(村)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为主体的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实施食品安全“百千万”行动,开展“守护银发”健康行活动,由网格长每季度组织执法人员、社区老年党员代表及家属召开联席会议,发挥其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日常巡查、劝导、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等活动,使其成为党组织在基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截至目前,共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野生菌中毒防控、保健食品知识等宣传活动26场次,发放资料3万份,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

  二、畅通“治理脉络”,激活协同联动效能

  一是“民呼我为”强响应。划定“半公里责任区”,由执法人员每季度指导网格员开展食安科普“五进”活动,面对面收集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居民疑问,强化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和互动,增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截至目前,共受理社区居咨询500余条次,开展科普讲座10场,组织召开由党组织牵头、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监管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议事会”2期,共商共议难点问题,提升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是“吹哨报到”破壁垒。深化“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配套建立“2+X”执法响应机制,2名专职执法人员以社区为基点划定“半小时响应圈”,当网格员巡查发现无证无照经营、保健食品非法会销、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添加等复杂疑难问题或系统性风险时,由网格员“吹哨”,市场监管人员接报后30分钟内抵达现场先行核查处置,确保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截至目前,查办食品案件37件,通过该机制成功查办非法会销案件1起,线索成案率达50%。

  三、打造“智慧之眼”,提升风险防控精度

  一是“数字监管”防风险。推动在主城区2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后厨、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安装可联网的“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系统,违规行为(如未戴工帽、操作间有鼠患、未按规定处理食材等)自动抓拍预警,信息同步推送至经营主体负责人、网格员和监管部门,倒逼主体责任落实,截至目前,通过智能抓拍制止不规范行为200余件。

  二是“多元共治”促提升。推行“你点我查”“你点我检”等沉浸式监管体验场景,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媒体、消费者全程参与执法过程,建立“问题发现-查处整改-警示曝光”全链条处理机制,对食品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的同时,联合消委会开展商户约谈,通过媒体发布消费警示,形成“查处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行”的治理效应,截至目前,已开展交互式执法活动7期,发布消费警示4期,约谈违规商户20余户,商户守法经营意识显著提升。

  食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通过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红色堡垒”筑得更牢,把“治理脉络”理得更顺,让“智慧之眼”看得更清,最终在基层一线织就一张坚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护网,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切实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带来的“稳稳的幸福”。

审核: 王光伟   责任编辑: 蔡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