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进步就在于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知识的积累改造世界,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知识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财富,有关于知识保护的法律也应运而生。
现在很多人对知识产权运营的理解停留在简单的转让、许可、注册、申请、保护等直接获得商业价值层面上,实际上,想要将知识产权运营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布局于未来,从企业入手,将技术等标准放在知识产权领先的水平上。在此过程中,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维护好自己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其他各种运用都是为此服务,只有进入市场好好运营,才能将企业的知识产权这个无形的财富变成资产,变成占据市场的最具有实力的资本。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运营?
知识产权的权利内容包括:控制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基于这样的权利内容特点决定了知识产权是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规则来进行运营的。
知识产权运营是指权利人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将其智力成果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和市场交易活动之中,以获取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行为。
知识产权运营的目的是鼓励知识创新、转化智力成果和由此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以运营的知识产权包括:创造性成果权,如著作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商业秘密等;经营性标记权,如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志权、包装装潢等。
二、知识产权的运营模式
(一)知识产权的自行实施
自行实施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制造、使用、销售等方式在权利有效期限内自行利用其知识产权以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1.自行实施的基础条件:①市场前景②运营成本③政策环境。
2.自行实施的最大特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垄断地获得高额利益。
(二)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
所谓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又叫授权许可,是指权利人将其知识产权中的全部或部分权能授权给他人使用的制度。在实践中,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许可使用合同将一项或多项专有权利许可给他人使用,同时收取一定数额使用费,在国际上被称为许可证贸易。
许可使用特征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权利人在保留所有权的基础上让渡其中的使用权;同时也可以把专有权的各个权项进行分离,单独授权使用某项或数项专有权的权能。
(三)知识产权的转让
所谓知识产权的转让,是指权利人将其知识产权的专有权利让渡于他人的法律行为。通过该行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失去了所有权,受让人成新的知识产权主体。它与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相比存在显著的区别:
1.客体的区别: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客体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或者某项权能,而知识产权转让的客体是知识产权的专有权利。
2.方式的差异:由于智力成果的非物质形态,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在合同生效后即可实施,而转让往往需进行登记才能生效。
3.后果的差异:转让是所有权转让,即知识产权的主体发生变更;而许可只是被许可的使用权或某项权能让渡给他人或者暂不受权利人控制,一旦许可合同履行完毕,原己让渡的权利则自动回归许可人掌控。
(四)知识产权的质押
所谓知识产权的质押,是指以具有财产性和可让与性的知识产权为标的而设定的对债权人的债权予以担保的一项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作为质物,既具有质押的一般共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质押的特殊性。
1.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物为无形财产。
2.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物为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3.知识产权质押不能以标的物的转移占有为成立要件。按照法律规定,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三、知识产权运营布局
高铁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因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知识产权布局带来的力量。中国在铁路技术领域申请了多项专利。对于高铁中的一个座位,它已经申请了3000多项专利。如果其他国家生产高铁设备,就会涉及侵权。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知识产权的布局才能成就霸权!
在苹果对三星的专利诉讼中,美国法院支持苹果的“反弹”功能、“用手指放大和缩小”以及“连续放大和缩小”的专利。最终双方和解,确定赔偿金额4.5亿美元。从技术上来说,实现上述功能并不难,但之所以值这么多钱,是因为它获得了专利,这说明知识产权的布局是可以实现价值和价格的。
企业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竞争力吗?黄向成先生强调,企业家要知道知识产权是干什么用的,什么时候用。知识产权的根本作用是为企业发展服务。不要神话化、异化知识产权。辣条和老干妈没有专利,但在国外也很畅销。
还有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布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护策略。创新不容易公开的,受商业秘密保护;创新是产品发明、方法发明或者外观发明的,受专利保护;如果创新是一个标识,用商标来保护它;如果创新是一般作品或软件程序,则受版权保护。
企业在创业之初就要有国际视野,全面考虑国内外市场,把握好传承、山寨、创新的尺度。对属于竞争对手专利保护范围的技术/产品的漏洞进行改进后,为改进部分申请“屏蔽专利”。针对竞争对手技术/产品的漏洞,在可能改进的方向提前申请“矛专利”。
四、知识产权运营战略
知识产权运营是以“产业导向、增值服务、资本增值”为模式,以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投资入股、质押、证券化为服务内容,从整体上实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服务价值和金融价值的综合性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的本质是资源的高度整合。
市场没动,商标第一。企业名称、商标、域名一旦确定,就要在进入某个市场之前,根据企业计划,尽快采取法律手段抢占相关管辖权,先用后申请。及时发现,合理应对。如果发现自己正在使用或打算使用的名称、商标、域名已经注册或已经存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回购或对抗,采用相应的布局策略
(一)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结合的构想
先用技术秘密保护,再用专利保护:对发明创造中容易被专利泄露或泄密的部分进行保护,同时保留部分技术秘密。一旦选择专利保护,就不可能反过来选择技术秘密的保护。
保护以技术秘密为主,专利为辅:技术秘密通常是一组独立的技术。可以对大部分内容选择技术秘密保护,对某个环节或配套技术的附属品申请专利。
以专利为主,技术秘密为辅的保护:这部分被视为技术秘密的技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但往往是最好的体现,具有最先进的水平,可以被其他技术替代。
以专利保护为轴心的技术秘密保护:整个发明创造中最关键或最核心的部分会获得专利,而大部分技术内容会被视为技术秘密。
用专利保护外观,用技术秘密保护内容:对产品的形状、配色、产品的外包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以制造产品的技术方法为技术秘密。
以技术秘密为中心的专利保护:大部分内容受专利保护,最关键或最核心的部分或点受技术秘密保护。
(二)专利权与商标权结合的布局
捆绑许可策略:为了减少商标的广告投入,可以采取强制使用商标作为专利权使用的交换条件的策略。商标的外观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受专利法保护。利用商标权承接专利垄断权的策略:首先利用专利权的排他性形成产品的市场垄断优势,然后在专利保护期届满前后利用商标权继续控制专利产品市场。
(三)专利权与版权的结合,商标权与版权的结合
商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都是知识产权布局中的“棋子”。知识产权布局要从棋子入手,打造优质“棋子”;第二,知识产权的布局要有全球视野。进入一个新领域,创造一个新产品,要用全球的眼光去看,先看国外再看国内,先看国内再看竞争对手,看对手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为我们设置了哪些知识产权壁垒。应该明确,专利不能直接保护自己的产品,但可以打击对手,阻止对手生产同样的产品,保护自己的市场和产品。